泛珠环保网
已有以下省开通了 泛珠环保网 分站 申请开通分站
当前位置:首页>>新闻资讯 >> 行业动态 >>17 亿埋便便?微软的 AI 减碳奇招,藏着环保行业新风口​

17 亿埋便便?微软的 AI 减碳奇招,藏着环保行业新风口​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5-09-17   浏览次数:30
核心提示:1、真金白银砸向地下:微软 17 亿的 “粪便生意”你没看错,微软要花钱埋的 “屎”,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人类粪便。《华尔街日报》的最新报道揭露了一桩特别的交易:微软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 Vaulted Deep 公司签下 12 年长期协议,后者将负责归集 490 万吨有机废弃物 —— 除了粪便,还包括市政污泥、农业秸秆等,经过处理后注
1、真金白银砸向地下:微软 17 亿的 “粪便生意”

你没看错,微软要花钱埋的 “屎”,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人类粪便。

《华尔街日报》的最新报道揭露了一桩特别的交易:微软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 Vaulted Deep 公司签下 12 年长期协议,后者将负责归集 490 万吨有机废弃物 —— 除了粪便,还包括市政污泥、农业秸秆等,经过处理后注入地下约 5000 英尺的深层地质结构中。

这笔交易的总价高达 17 亿美金。算笔账就知道分量:这一金额占到了微软年营收的 0.6%,绝非随手抛出的 “零花钱”。一家科技巨头,为何要对 “埋废物” 这件事如此上心?答案藏在 AI 产业背后的减碳压力里。

2、钱花在哪了?为 AI 算力的碳排放 “买单”

微软掏出 17 亿,核心目的只有一个:抵消 AI 业务产生的巨额碳排放。

现在,AI 工具早已融入日常,不管是用 AI 写方案、画插画,还是改代码,每一次操作背后都离不开庞大的算力支撑。而算力运行依赖服务器集群,这些设备 24 小时运转会消耗大量电力,直接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。作为 OpenAI 的核心投资方 —— 累计注资 137.5 亿美元,持有 OpenAI LP 49% 股权 —— 微软自然要为 ChatGPT 等 AI 产品的碳排放 “担责”,但这类排放恰恰很难通过升级设备直接削减。

这就绕不开 “碳中和” 这个全球热词:简单说,就是让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,能通过技术手段被等量吸收,甚至实现 “负排放”—— 吸收的量比排放的还多。微软早就立下目标:2030 年做到负碳排放,2050 年彻底清除公司自成立以来所有的温室气体排放。

碳信用机制成了破局关键:企业可以购买其他减碳项目产生的 “减排额度”,来抵消自己的排放。从微软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能看到,2020 到 2024 年,公司累计排放了 7550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,为此购入了大量碳清除信用。截至目前,微软已手握超 8300 万吨碳清除量,光是 2025 年就预订了 5900 万吨。

这次给 Vaulted Deep 的 17 亿,其实就是购买碳信用的费用。Vaulted Deep 通过封存有机废物实现碳清除,微软则以每吨约 350 美金的价格买下这些减排量,刚好能对冲 AI 算力产生的碳排放。

3、粪便如何封入地下?四步完成 “地质锁碳”

Vaulted Deep 成立于 2023 年,总部在得州休斯顿,前身是废物管理公司 Advantek 旗下的气候科技板块,专门靠 “有机废物地质封存” 做永久除碳。它用的核心技术不是新发明 —— 泥浆注入技术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用于油气行业处理油田废料,如今被这家公司首次 “跨界” 用到了碳清除领域。

更关键的是,废物注入的地层,和自然界里存了几百万年石油、天然气的地层一模一样。这意味着,只要没人去挖,这些有机废物就能像油气那样被永远封在地下,把碳牢牢 “锁” 住。整个过程分四步走:

  • 收集筛选:先和市政、农场、工厂合作,收来湿乎乎的有机废物,筛掉大块杂质,留下能做浆的原料。

  • 制浆调配:把这些原料加水、膨润土等辅料,搅成能流动的 “生物泥浆”,质感和石油钻井用的泥浆差不多。

  • 高压注入:用定制的高压泵,把泥浆打到地下 1500-5000 英尺(约 450-1500 米)的多孔岩层里,比如砂岩、盐层,注完之后,顶部用不透水的页岩或盐层封起来,就像盖了层 “地下水泥”。

  • 监测审计:每一批泥浆里都加了荧光示踪剂,能实时看它在地下的状态,第三方公司 Isometric 每年还会来做审计,确保没泄漏。

说白了,这就是 “反向采油”:以前我们把地下的油气挖出来烧了排碳,现在把有机废物送回地下封存,说不定万年后,这些 “便便” 也能变成新的油气呢?

4、美国联邦 “松绑”,微软为啥还死磕减碳?

最近美国的气候政策有点 “反复”:特朗普政府退出《巴黎协定》,美国能源部甚至出报告说 “温室气体和气候变化的关系不确定”。既然联邦层面不积极,微软为啥还要砸钱埋废物?原因有四个:

承诺不能随便改,关乎企业信誉

微软创始人比尔・盖茨一直是气候问题的 “铁杆支持者”,2021 年写的《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》,更是把他对减碳的思考讲得明明白白。对微软来说,减碳不是应付政策的 “临时措施”,而是向全球公开的承诺。政府能换,但企业信誉不能丢 —— 要是说了不算,品牌口碑就崩了,这损失可比 17 亿大得多。

ESG 是道 “硬门槛”,躲不过去

现在全球都看 ESG(环境、社会、公司治理)评分,这东西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名声、贷款利息、能不能融到钱。要是减碳跟不上,微软可能被贴上 “不负责任” 的标签,融资成本变高,客户也可能跑掉。买碳信用、搞 “净零排放”,就是为了过好 ESG 这关。

美国各州有自己的 “小算盘”

美国联邦不管,不代表各州也不管。比如 11 个州一起搞的 “区域温室气体倡议”(RGGI),专门管电力行业减碳,就算联邦退出《巴黎协定》,人家照样运行。再比如加州,特朗普取消汽车碳积分,加州州长立马签命令说 “我们自己搞零排放汽车”,还骂联邦政策 “碍事”。微软在美国各州都有生意,不能不听地方的。

全球市场不认 “美国例外”

微软是跨国公司,生意做遍全世界。而大多数国家都在认真搞《巴黎协定》,还出了不少 “碳规矩”。就说欧盟的 “碳关税”(CBAM),产品要是没减碳证明,进欧盟就得交一大笔钱。微软想在全球卖产品,就得按人家的规矩来。

5、碳中和不是 “选择题”,环保行业迎来新机会

虽然美国联邦政府态度消极,但 IPCC(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)的六份报告摆着呢 —— 全球顶尖科学家研究了几十年,早就证实 “人类排碳导致气候变暖”。现在大部分国家都定了减碳目标,碳中和是大趋势,改不了。

而且,二氧化碳也算 “污染物”。和二氧化硫、粉尘这些 “立竿见影” 的污染物不一样,它不直接害人,但会搞垮全球气候。美国最高法院都判了,二氧化碳属于《清洁空气法》要管的 “污染物”,该治就得治。

这对环保行业来说,是天大的机会。国内看,生态环境部在推碳市场,好多大学的 “碳中和学院” 都是环境专业改的;以前做环保咨询的公司,现在也开始帮企业算 “碳账”;就连老的环保项目,只要能减碳,都能卖 “碳额度” 赚钱。技术上,碳捕捉、地质封存这些新东西,也有了更多建项目、改设备的需求。

现在有个很有意思的循环:我们用 ChatGPT 越多,微软就得花越多钱埋 “便便” 减碳。而这背后,正是环保行业在碳中和时代的新蓝海。


 
 
[ 新闻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免责声明:
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、企业机构、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,仅供参考。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、观点保持中立,不对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如果有侵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。






打赏
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:"泛珠环保",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,热点产品深度分析!
 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新闻资讯
点击排行
首页|找设备|找技术|找政策|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|付款方式